春什么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
时间: 2024-08-11 15:15:25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宁愿抱着大树被活活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五侯:用来指豪门贵族。
译文
暮春时,长安城处处落花飘舞;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花园中的柳枝。黄昏时,皇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袅袅轻烟,飘入了五侯家。
赏析
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人每逢此节,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唐承汉制,因袭旧例,也在寒食传烛示恩。
这首诗具体作年不详,如果作于唐玄宗时,则“五侯”当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于安史之乱后,则是指唐代宗以来权势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团,他们专擅朝政,使得中唐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韩翃见到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于是在这首诗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渲染出长安寒食日花飞满天、一派迷蒙的动人春色。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寒食东风御柳斜。专写皇城风光,将节令与宫廷、景物与皇恩联结为一体。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剪取了东风吹拂、御柳摇曳的镜头。寒食日有折柳插门的习俗,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据《唐辇下岁时记》记载,“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也就是在寒食节到来时,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榆树、柳树中得到火种,称为“新火”,并赏赐给亲信的权贵大臣。特别提到“御柳”,正与当时的皇家节日礼俗相关,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在寒食那天能得到皇室赏赐的火种,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礼遇,所以接受者都引以为荣。
“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内侍奉旨传送烛火的动态,而且意味着按照次第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轻烟散入五侯家”,与上句连贯而下,由“汉宫”进而演变成为“五侯家”的特写镜头,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轻烟散入”紧扣“传蜡烛”而来,并在字面上与“飞”“斜”照应,描绘出“五侯家”烛烟轻绕、袅袅飘散的迷人景象。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足以令人想见内侍代皇帝赐火而走马传烛、逐一送到“五侯家”的生动画面,至于“五侯家”如何感激浩荡皇恩,又如何烛照如昼、富丽堂皇,都在不写之中。
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诗中以汉代唐,其实是唐代诗人的惯用手法,同时也已暗寓讽喻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