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职黜陟使职责是什么(中国历史上官员设置及变迁)

时间: 2024-10-25 14:45:21

中国历史上官员设置及变迁


一、中央官职

1、“宰相”的变迁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汉代上设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是中书省、门下省。隋代演变并确立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枢密院管武)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行使行政权、军权、财权。

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实际上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相当于前朝的宰相)。

清代康熙设立南书房,于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兼任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2、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祭祀等事;

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3、九卿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始设九卿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①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

②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

④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明以后改为宗人府。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清改大理院。

⑥卫尉寺:掌门卫屯兵,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

⑦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

⑧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⑨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二、地方官职

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后,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书省,改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十三省,另设南北两直隶。布政使之外有按察使,布政、按察两使分掌民政与司法,为一首最高长官。 明成祖(朱棣)在省级之上临时设置总督和巡抚


三、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的是降职

(4)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5)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6)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8)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9)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四、一些特殊值得注意的官职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比如,浙江巡抚就管浙江的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行政监察:①御史大夫监察百官;②都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③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给事中负责监察六部。

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考中榜眼、探花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澎湖寨巡检司),是元明时期设置于澎湖列岛的官署。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中央政权最早管理台(台湾)、澎的行政机构

西域都护府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在西域设立的(原名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