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贝多芬的简介(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

时间: 2024-12-22 09:45:37

贝多芬的童年并不幸福,他常常从警察手里接过烂醉如泥的父亲,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情。当父亲发现贝多芬有音乐天赋时,就企图把他变成摇钱树,强迫幼小的贝多芬练习繁重的琴艺,而且常常在三更半夜醉酒回家后把贝多芬从床上拖起来练琴。八岁时,贝多芬被父亲拉着沿莱茵河卖艺,十一岁时,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他的母亲在1787年逝世后,父亲几乎每晚都烂醉归来,身为长子的贝多芬,只好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抚养两个弟弟。不久后,他受聘为宫廷的古钢琴与风琴乐师,兼作钢琴家庭教师。

1792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先后受教于音乐家海顿、作曲家申克、音乐理论大师布列希贝克以及作曲家萨里耶等名师。1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弹奏了自己创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迅速征服了维也纳的贵族和市民。此后的五年间,他又创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在1799 年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

这些震惊乐坛的名作,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出空前的自由意境。贝多芬的面前展现出了光明的前程,而他也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乐观与欢悦的情绪。但是,不幸却在此时降临到年轻的贝多芬身上--他患了严重的耳病,开始是经常性的耳鸣,到后来发展为高音受不了,低音又听不到。由于听不到声音,他就用牙咬根小棍,再把木棍支在乐器上,靠木棍的震动状况来感觉声音的大小。不能听到自己创作曲子的好坏,他就一遍遍地在钢琴前弹奏,通过琴键的跳动来感受音乐的曲谱。由于长时间弹钢琴,他的手指都起了水泡,但贝多芬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他不知疲倦地进行创作,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也十分高,一首曲子经常要修改很多次,如我们今天听到的他为歌剧《菲德利奥》第二幕作的序曲,竟改写过十八次;著名的《莱昂诺拉》序曲,也是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才最后完成的。

在与病魔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中,他的音乐创作也最终趋于成熟,他摆脱了以前音乐创作中的许多框框,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后半生约三十年的无声世界中,贝多芬创作了大量在音乐史上不朽的作品,如著名的九部交响曲等。为了不让别人发觉自己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1801年,他与一个十七岁的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但古奇阿帝在两年后离开了他,嫁给了一位伯爵。

1802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不远的一个宁静的村庄作曲,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病的恶化使他痛苦万分,他甚至写下了遗书,陈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重建信心,并在1803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交响曲《英雄》。此后的几年里,他又完成了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歌剧《费黛里欧》《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不朽名作。

1806.年,贝多芬再次恋爱,对方是丹兰斯,古奇阿帝的表妹,两人在那一年订了婚,但这场爱情只维持了四年,丹兰斯离开了贝多芬。再次遭受失恋打击的贝多芬变:得更加落魄,行为举止也更加放肆。1809 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贝多芬的保护人和朋友纷纷逃难,他陷人孤独与经济拮据的双重困境之中。但他还是完成了《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是后者的演出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的春雷骤雨中,贝多芬辞别了人世,享年五十七岁。约有两万多的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