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雪泥的典故是什么(成语“雪泥鸿爪”的出处)
时间: 2024-11-14 08:30:29
通过这首诗的标题可知,这是苏轼写给弟弟的“和诗”,既然是“和诗”,自然是苏辙之前先给苏轼写过诗。当时苏轼要去陕西做凤翔府通判,弟弟苏辙去送行。到凤翔做官也是苏轼和弟弟苏辙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回去后的苏辙思念哥哥,就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其实弟弟苏辙也是很有才华的,只是比起哥哥苏轼,他的这首七言律诗就显得过于“中规中矩”了,挑不出来毛病,但也觉得不够吸引人,不像苏轼那样个人色彩浓烈,有更多奇思妙想,更偏向于情绪化、主观化地表达。
感谢苏辙思兄心切写了这首诗,所以我们后人才能看到苏轼的千古名篇《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首诗真的很有苏轼的个人特色,同样是“雪泥”,在苏辙笔下是“长途怕雪泥”,是路上的泥泞,是可“怕”的,是沉重的,到了苏轼笔下就变成了“飞鸿踏雪泥”,有种轻盈和明快在其中,“飞”和“踏”两个动词更是给人以洒脱之感,让这雪地中的飞鸿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偶然”两个字点明了人生的世事无常,“鸿飞那复计东西”则有一种专注眼前、不去计较得失的豁达。这虽然是苏轼写给弟弟的诗句,又何尝不是他的自勉之语。
开篇的这四句诗也是成语“雪泥鸿爪”的出处,本意是指飞鸿踏过雪地时留下的爪印,后来用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和“新塔”的前后对比,让我想到了刘禹锡的那句“病树前头万木春”,既让人感伤于过往的消逝,又让人面对新事物重新鼓起勇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句呼应了之前弟弟苏辙所写的那句“旧宿僧房壁共题”:如今我来到我们曾经共同题诗的墙壁前,墙壁已经损坏,我们曾经写过的诗句也看不到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也让人更加怀旧感伤。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两句虽然写的是困境:又是路途崎岖,又是路长人困,但有了“蹇驴嘶”这三个字,似乎多了一些自嘲之意,也有一种打起精神继续赶路的乐观在其中。比起弟弟苏辙笔下的“无言骓马但鸣嘶”,哥哥苏轼的“路长人困蹇驴嘶”似乎要更加狼狈,却给人一种“反正已经这样了,不会更糟糕”的安慰……
两首诗放在一起看,才明白为什么说是“和诗”了,原来兄弟俩的每一联的最后一字都是相同的,无论是首联末尾的“泥”字,还是颔联末尾的“西”字,亦或者是颈联末尾的“题”字,甚至是尾联最后的“嘶”字,都是押的“齐”韵。想到了之前学过的《声律启蒙》,上卷八就是齐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