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哪首诗(贺知章:金龟换酒豁达人)

时间: 2024-11-26 09:00:39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他的《回乡偶书》,也是我们诵读较多、脍炙人口的一首唐诗经典。这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居他乡、伤感漂泊的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久别返乡、叶落归根的亲切感受。

今天要说的成语叫“金龟换酒”,对于多数人来说是相对生僻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不太常用,但它与《回乡偶书》主人翁及一位大诗人息息相关,其汉语拼音为:jīn guī huàn jiǔ。

贺知章

从字面上理解,“金龟换酒”中的“金”:可俗解为金子,呈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它有多种含义,在此拟作“像金子一样的颜色”解;“龟”:爬行动物,腹背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如乌龟、海龟等;“换”:有交易、交换、更换、兑换之意;“酒”:指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黄酒、白酒等。

若把“金龟换酒”分作两个词组,“换酒”当作动词,可理解为以一种物质换取另一种物质;而“金龟”两字显然是名词,它可能是一种值钱的宠物,即统体呈金色的乌龟,也或是一种象征身份地位的饰物,即用黄金打造的乌龟或绣有金色乌龟的物品。

金龟换酒

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宠物或者饰物呢?经网上搜索得知,“金龟”并非宠物,而是饰物袋名,系唐代官至三品以上由皇上亲授的、象征身份与地位随身佩戴的一种饰物,这大概也是我们常说的“金龟婿”一词的来历吧。

通过上述诠释,“金龟换酒”的意思或可解释为:解下金饰龟袋换取美酒。仅凭这点,足见以“金龟换酒”主人翁为人之豁达,待客之真诚,惺惺之相惜,畅饮之舒爽。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又与谁有关联呢?

李白写诗忆贺公

这个成语,出自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并诗句中,即:“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诗序》与诗句的大意分别是:“时任太子宾客(官职)的贺知章,于长安道观紫极宫偶遇了我,称呼我为‘谪仙人';因不期而遇,未带盘缠,激灵之下,便解下金龟饰品,向店家换取美酒,以共饮为乐...”“...每每想起贺公用金龟换酒的情景,想起贺公的溘然离世,令我悲痛,泪湿手巾...”

这是李白得悉贺知章回乡仙逝后写下的追忆诗篇,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贺秘监祠

贺知章是谁,他字季真,生于659年,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区)人,后迁居山阴(今绍兴),系唐代诗人、书法家,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他为人旷达不羁,生性好酒,晚年尤其放纵,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86岁告老还乡,住在宁波四明小溪湖上,寄情山水,饮酒作诗,怡然自得,不久仙逝,走完了自己豪迈不羁、洒脱自如的诗酒人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为区别他人,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金龟换酒”的近义词有:金貂换酒等。

贺知章书法作品

由此感慨,人要有才华,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年过不惑,也要坚信;人要会“识货”,因为“虽千里马常有,然伯乐鲜见”,若无贺公的举荐,李白或许没有后期的作为;人要懂豁达,但凡赏识之人,能看淡荣辱,惺惺相惜,即使有治罪之险,也要畅饮叙怀,愉人悦已;人要知景仰,因为不是每次相遇,都能让你一生感怀,并写下许多不朽的怀念之作,诚如贺知章与李白。仅此,与文友共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