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
时间: 2024-09-10 10:00:33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陈老师首先指出,大部分家长可能会对“幼小衔接”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临近上小学的这个阶段才是幼小衔接阶段,其实不然。幼小衔接是长期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觉得太多事情要做,眉毛胡子一把抓。幼小衔接涵盖的内容的确不少,但是也要分一分轻重缓急。
在陈老师看来,“轻重缓急”中的“轻”就是轻松,需要家长们调整好心态,轻松看待入学。我们只要找到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别,帮助孩子认识和适应这些差别,孩子入学就会很轻松。反之,家长在紧张焦虑的心态下往往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进而容易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轻重缓急”中“重”需要家长重视心理准备。面对生活作息、自我管理、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家长需要与幼儿一起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准备。避免使用“不好好学习,看我怎么收拾你!”“你不乖,让小学老师来教训你!”等负面语言传递入学的变化,而是客观地说出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并且在比较中和孩子一起发现转变的欣喜之处。如“每节课之间有十分钟的时间,可以像大孩子一样自己安排要做的事情”;“小学里会有不同的老师教不同科目的课,这样就可以了解许多不同种类的知识”……以此建立一个孩子心之向往的小学生活。
有家长提问,孩子即将读小学,英文班、奥数班、汉语拼音等,是否需要提前学?陈老师认为知识技能的准备可以缓一缓,知识的提前储备看似胜人一筹,实则并无必要。提前的知识储备容易使孩子对课堂和知识不再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对后续的高质量学习产生影响。孩子的学习之路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而非爆发力。
跟缓一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眼下比较着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习惯的培养。陈老师表示,相比知识技能,孩子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时间和任务意识等也是需要养成的重要习惯。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儿童的自控能力、自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较好的时间意识和坚定的任务意识能让幼儿在学习中有更高的专注度和更强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和作业的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运用时钟、计时器等工具帮助孩子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培养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
直播中,两位老师及时回应家长的提问和需求。有家长提问:我家两个孩子是双胞胎,从小形影不离,进入小学后会分到不同班级,孩子心理上可能面临分离焦虑,怎么办?金老师指出,面对双胞胎将要走进不同的班级学习,首先家长要排除自己的焦虑情绪,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分班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性,双胞胎通常喜欢一起玩,分开能提高他们独立面向环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扩大社交范围和交流话题,回家后孩子们能分享自己班里的活动及游戏,家庭互动话题丰富程度增强。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两位老师建议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契机,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
1.日常交流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语言要精炼简洁,经常对同一件事情或者某一要求反复交代,会让幼儿养成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听清楚的习惯,不利于有意注意,有意倾听习惯的培养。
2.制定合理的目标,要把握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过难或者过易的内容都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需要完成一个大目标时,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将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才不会有畏难情绪,也不会造成拖延和注意力分散,做到更加专注。
3.不要干扰幼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幼儿沉浸自己兴趣的时候,就容易集中注意,尤其是幼儿在家里专注画画、制作手工、观察小动物时,尽可能不要打扰幼儿,要耐心地等幼儿完成。
4.设计一些目标更具体、更聚焦的游戏,多给孩子玩“拼图”“走迷宫”等游戏,让他们的注意时间更持久。这些游戏的过程目标明确,并需要幼儿利用一定的时间,通过努力去完成。
5.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7岁的幼儿有意注意能保持14-35分钟。如果没休息好、睡眠不足、身体不适,都会严重影响幼儿的专注力。没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难免会昏昏欲睡,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
两位老师还特别提醒家长,孩子在专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以放松紧绷的神经,但切记不要看电子产品!
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感到兴奋、快乐和期待,需要家长放下焦虑和担忧,用心地陪伴,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