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经典解读(那些世界名著你真的读懂了吗?)
时间: 2024-10-03 10:45:16
那些世界名著你真的读懂了吗?还是只记得故事的梗概?
有人说:只有你能讲出来,别人也能听明白,才算是真的懂了!
也有人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却可以在互相交流的电石火花中,享受快乐!
那么我想《文学七日谈》这本书的两位交谈者一定是快乐的。二人在七天时间里,每天对一部名著进行解析,表达观点,提出疑问,又互相解答,思想的无障碍交流就像是场酣畅淋漓的精神盛宴。
梁永安是复旦大学的硕士生导师,被评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老师”,他的“爱情课堂”尤其受欢迎,在互联网上总有很多粉丝;另一位对话的刘盟赟是位图书策划编辑。
这本书精选了《唐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印度之行》《黑暗的心》七部名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分析,更见滋味。
通过二人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
《唐吉诃德》是处在历史轴线上诞生的作品,如果你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骑士精神,就无法get到这部被评选为“一千年里最伟大的作品”的精髓。
《十日谈》里时间观念的争斗,实质反应的是商业文明与中世纪基督教相互妥协又各自坚持下形成的价值观,也是文艺复兴的基础。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是不婚主义者吗?或许作家也只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是没得选择的选择。
福楼拜对中产阶级充满仇恨,却进行了出色的描绘,这种拧巴的创作让他犹如练就七伤拳,写出《包法利夫人》的同时也严重自伤,一生只创作六部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个个以金钱作为事业成功和获得爱情的标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了解那个时期的美国就会知道,有因才有果。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是在英国和所属殖民地印度之间实行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作者通过作品人物的塑造,把英国人对印度的偏见进行了批判,热闹的背后表达的是不满。
康拉德属于欧洲贵族,但却对非洲人充满了同情。他在《黑暗的心》里赤裸裸残忍的描写,揭露西方文明在扩张背后的虚伪本质。转头又能重新将秩序归位,这才是他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
文学不仅仅是私人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更应该共享,成为一种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