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区之“怀柔”
时间: 2024-07-29 17:00:18
怀柔区,纵立燕山雄要,横接昌、密山水。昔属燕、秦之郡,汉唐之邑。明、清两朝顺天府,民国属直隶。新中国成立后,先为北京市辖县,近年改县设区。
“怀柔”一词,曾频见于各种古籍。《诗经》有“怀柔百神”;《礼记》有“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天下畏之”;《汉书》有“天子祭名山大川,怀柔百神”;《三国志》中有“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杜甫诗有“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等。
《成语大全》中的“怀柔天下”就是对各路神灵、异族、边远部落施以平和,以加安抚,最终实现和睦相处,互利相融。三千年来,以中华民族融合为目标的 “怀柔政策”。一直是各代执政者安边抚民的理念。
古怀柔之地,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的过渡地带。所以,各时期、各政权在这个地区除了用军事手段解决日益尖锐的矛盾外,更多是采取“羁縻”、“和亲”、“抚赏”、“互市”等怀柔政策。
当然,在某个特定时期,“怀柔”也是一种政治斗争的缓冲手段,作为手段时,一般都是“剿抚并用”。由于古怀柔地区人文地理的特殊性,在特定历史阶段,势必出现战事频繁,攻掠不断,社会不稳的情况。为削弱战争破坏强度,更需要在军事手段之外,以“羁縻”和“安抚”的怀柔政策,解决日益尖锐的矛盾。所以,今怀柔地名之“怀柔”很是准确。
战国时,今怀柔地区属燕地。燕昭王在燕北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上谷郡包括了如今怀柔西部以及昌平和冀西北等大片地区;渔阳郡包括今怀柔东南包括密云、平谷、顺义至天津武清以及河北滦平、丰宁部分地区。
今怀柔梨园庄村南里许为渔阳郡最初的治所,郡下就有渔阳县治。汉高祖元年,沿燕制,渔阳郡下仍有渔阳县,县辖今怀柔山前及浅山地带。公元9年,王莽改渔阳郡为通路郡,渔阳县改为得渔县。
唐代,朝廷在当时顺州安置内的附粟末靺鞨族,置怀柔县。县域包括今怀柔山南地区。金朝觉“怀柔”之名对本民族而言有所不当,遂改怀柔县为温阳。到了蒙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干脆就废掉了怀柔县,其地属入顺州。元末虽欲恢复怀柔,因战乱而不果。
因朝代更迭,致怀柔区划变化无常。明朝洪武十三年,因后军都督府在今密云、怀柔、顺义之地遍设军屯,朝廷为实现军、民分治,再设怀柔县。民国以前的怀柔地域,为东、西百里横亘;新中国建立后呈南、北200里纵贯。怀柔区域历经千百年沧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多山峦、富河流、拥盆地、古长城横亘东西的人文地理特点。
怀柔的山地形势,自南而北,先是玲珑岿然,渐而巍峨秀丽。高耸而秀者为奇峰,小巧而锐者尽崔嵬;晨昏之际,云蒙岗峦,雨雾之时,岚萦崖壁。岩洞山岫空穴来风,川谷沟峪四时爽气。群山联璧多美石,展翼者如凤翔,敛翅者若雁栖;蹲踞者如虎豹,悠闲者似象犀;连绵起伏者如弓弧,丛立而上者如剑戟。
古人谓山为:“宣也,宣气散而产万物。宝藏植、材用生、飞禽萃、走兽伏”。古人谓山为:“仁哉”,千人瞻仰万人游,雾萦峰、云出岫,播雨雪、丰泉流。
千万年来,怀柔的山,一直在以他那雄奇、葱茏的美、以他那丰饶的物产、以他参与人类活动的故事,永远诠释着先哲们意蕴精深的人文理念。
如今在日益干旱的中国北方,相对于怀柔南部区县,怀柔之“水”,可算丰富。怀柔域内较大过境自然河流有四条以及一条百里人工河。四条河虽是季节性河流但水不算少。河水多来自山川谷峪,大水之季偶有“水吼石梁断”,匮水之时则是“潺潺唱清谷”。加上千百条山泉溪涧经年浸润,怀柔山前就有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因此,就自然特点而言,怀柔之名与古人“仁山智水”、“怀远人,柔四方”的人文思想也很合拍。
山地怀柔区,地处燕山“北京湾”中部。左渤海,右军都,一如控满巨雕弧。长城,是中国古代用于军事防御的宏大工程,创修于不同时代。怀柔长城沿燕山南麓山脊,东西横贯,东连密云小水峪,西接延庆县四海冶,攀峰跃谷蜿蜒123里,筑各式敌楼烽台烟堠271座,间筑雄关、城堡43处,其中以慕田峪关、黄花城最著名。
怀柔境内长城,疑创于燕秦,实建于北齐,至明代才大规模修筑。明初,朱元璋遣徐达领兵草创了居庸关至山海关一线隘口关防。其后的嘉靖、隆庆、万历各代修筑了连续的城垣和敌台。隆庆初,总理练兵都督、蓟镇总兵戚继光多有创建,增筑了千百座可以宿兵储器的“空心敌台”、“战台”以及支城若干。
“保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 ,就是清初诗人潘其灿旅居怀柔时,概括此段长城的诗句。诗作不但强调了长城失去军事作用之后的人文历史意义,也肯定了魏国公徐达和号为“南塘”的戚继光先后修筑“山海居庸千里长”的修筑功绩。
虽然长城为军事防御工程,但其深层的文化中仍蕴有怀远人,柔四方的“怀柔”意愿,关隘名称即可体现。称之关者,须严防死守;谓之为口者,有限度开放;名之为门的,则会更大限度开放。朝廷曾特别批准可在指定关口,进行马骡牛羊、茶叶棉花布匹等交易。张家口、古北口、河防口、慕田峪等可以适当民间贸易,允蒙古“属夷“近关接受地方军政的“抚赏”。山海、居庸等要塞则必须绝对控制。
在中国北方长城内外与“怀柔”同义的地名有很多。如“怀来”、“怀安”、“怀远”、“绥远”等。这些地名都与怀柔一样属于“意愿型”地名。颜师古注云:“怀,来也;柔,安也”。由此可知,怀即是“来”,柔就含了“安”,可有的地区还是直接取名为怀来、怀安。若把这些地名在地图上联系起来看,这些地名都分布在这条农耕和游牧民族交错的融合线上。除此,还有更多与怀柔近义的地名,如:宁远、丰宁、永宁、昌平、宣化、大同、“靖边”、“安边”、“定边”、“西宁”等人文符号都融着和平稳定的意愿。
出怀柔城西行三十多公里,有村名为撞道口。该村以村后长城关隘名称“撞道口”名之。关之小只可双骑并行,但极具特色,地处要冲,关内曾建有城堡,关内匾额有石刻曰:“撞道口”,穿过长城回首再看,外关口匾额就是“镇虏关”了。
同一个关却是两个名字,可谓敌我分明耐人寻味。原来,此关一度允内地兵、民出“口”樵采,也限时允许“口”外民众,临“口”进行驴驼交易,只是对所谓的“虏”不可不镇。再由于撞道口属于“主长城”或说“内长城”隘口,内城之外还有“二道关”和“三道关”。由此观之,即使在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下,怀柔政策、和睦的意愿、和平的希望也未丧失。
怀柔区的“怀柔”,是一个厚载丰富历史人文的、与自然山水相称的、与地形地貌相合的、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融合同步的、表义十分准确的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