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为什么容易吃幼崽(动物吃自己的幼崽背后真相值得深思)

时间: 2024-08-07 15:15:21

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并以此来表达人们的爱子之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虎真的不会吃自己的幼崽吗?真实结果往往让人们大跌眼镜。

2010年“六一”前夕,生活于武汉动物园中的一只雌性东北虎产下四只幼崽,然而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只老虎妈妈竟然在此后的三天时间内,接连吃下三只幼崽。

为了保护最后一只老虎幼崽,动物园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这只小老虎交由两只狗妈妈来喂养。

这还不是第一例,在2015年1月时,韩国釜山动物园(The Park)中同样上演了一场“虎毒亦食子”的画面,一只雌性东北虎,吃掉了自己一只刚出生20天左右的幼崽。

动物园中发生的这些现象,直接推翻了“虎毒不食子”的说法。

此外,在动物园中工作人员,同样发现了熊猫也具有食子行为。


大熊猫一般只会产下一胎,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产下多只幼崽的情况,而这时熊猫妈妈,通常都会选择留下一只幼崽,然后吃掉其它孩子。

由于刚出生的幼崽体型非常小,因此,经常会出现大熊猫妈妈踩死,或者压死幼崽的情况,这时大熊猫妈妈也会吃掉死掉的幼崽。

针对这个问题,有经验的大熊猫饲养员,都会及时将幼崽与大熊猫妈妈分开,以保证幼崽可以在人工饲养下存活。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也都具有吃掉自己幼崽的行为,比如仓鼠、兔子、黑猩猩、熊、狮子等动物。

那么这些动物父母,为什么会出现吃掉幼崽的残忍行为呢?


科学家们针对仓鼠做了这样一项研究。

他们对大量刚生下小仓鼠幼崽的仓鼠妈妈们进行了观测,在此之前,科学家并未对仓鼠妈妈做出任何人为干扰,只是每天投喂足够多的食物,让仓鼠妈妈照顾幼崽。

不过却发现,仓鼠妈妈们,并没有出现吃幼崽的行为,即使进行多次实验,仓鼠妈妈也只有在人为干扰下,才会发生吃幼崽的行为。


科学家又进行了对照组实验,开始减少仓鼠妈妈的食物量,不出所料,仓鼠妈妈们开始出现大面积“食子”现象。于是,科学家开始提供足够多的食物,而此刻仓鼠妈妈,也立即停止了食子现象。


通过试验发现,在投放足够多的食物,并且不存在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仓鼠幼崽不超过7只时,仓鼠妈妈“食子”概率达到最低值,而当仓鼠幼崽的数量超过9只时,即使为仓鼠妈妈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仍然会出现食子现象。

因此科学家们推断,动物父母的食子行为,与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充足食物,以及是否有足够精力来照顾幼崽有关。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具有食子行为,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繁衍后代。毕竟在食物储备量不足的情况下,喂养众多幼崽,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寻找食物,如此平均分配下来,每个幼崽只会获得少量的食物。

情况恶劣时,甚至会发生后代全部死亡的情况,因此,动物父母为了保证后代可以存活下去,会在食物储备量,以及精力之间进行平衡,选择是否要吃掉自己的幼崽。虽然这种行为过于残忍,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舍弃”行为,才使得动物们可以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科学家还发现,像狮子、老虎等肉食性动物的食子行为,与争夺配偶有着很大的关联。

在非洲草原上,经常发生两头壮年雄狮大打出手的场面,此时它们很有可能是在争夺狮群首领的位置。

而一旦狮群首领发生变化,新的首领都会将原有狮群中,所有幼狮全部杀死并吃掉,而这一行为,也是为了让雌狮快速进入发情期,并且与新的狮群首领生下幼崽。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就会发现“动物父母的食子行为”,其实与“动物父母为了保护幼崽而丧命的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能保证后代的繁衍,和长久的生存下去。

相关推荐